一位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大概要经过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晋升到主任医师。作为医生,如何快速成长晋升?同仁们在不断的学习成长和真刀真枪的考核,时间、经验、机遇、成果、科研都是必然条件。有没有清晰的路线图指
一位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大概要经过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晋升到主任医师。作为医生,如何快速成长晋升?同仁们在不断的学习成长和真刀真枪的考核,时间、经验、机遇、成果、科研都是必然条件。有没有清晰的路线图指引少走弯路?通过对一名年纪轻轻便获得高级职称的“小专家”的深入了解,我们找到了一条相对高效的晋升途径,值得与广大同仁分享。
医生晋升影响因素众多,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锤炼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临床技能,积累实战经验,熟练掌握各项医疗技术和诊断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主要依靠两点支撑:一是持之以恒的积累,积攒病例、沉淀患者口碑,要有执着的态度就能不断的提升技能,只有不断的技能提升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二是对待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认真,人生最难“认真”二字,无论出诊、病例填写还是处方开具都需要认真对待,高质量的病历书写不仅有利于晋升,而且是良好诊疗习惯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
强化学习能力:积极参加各类专业会议和继续教育,保持对医学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保持一颗求知心。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会议,向专家学习,与专家交流,确保及时掌握最新科研动态,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医学平台的在线直播研讨会进行学习交流,“医学空间”的直播频道基本每天都有学术会议直播学术研讨会,可便利地在业余时间充实自我与同仁学习交流探讨。
另外,每年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一定要参与学习,拿到培训学分,这也是晋升的重点考核内容。这点下次详细讲解,需要线上学习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医师,可以通过“医学空间”平台CME栏目进行学习获取。
规范诊疗流程与沟通技巧:遵照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精神:在患者沟通、规范日常诊疗行为有表现较好的医生,医疗质量管理可认为成绩突出,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提升患者沟通技巧,做到耐心细致、规范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积累良好的口碑。这就是规范流程与沟通技巧提升,从实际情况出发,还是需要通过学习和临床工作当中的不断磨合。
积极参与职称考评与科普发表:根据职称评定体系,按时报名参加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及职称评审,争取顺利通过。此外还要参与或发起各类健康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这一点对职称晋升有非常大的帮助,都是一样的医生,一样的出诊量,患者口碑也相差不大,那如何分辨出孰优孰更优呢?科普展示就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但拍摄好的科普视频,需要拍摄和剪辑团队;利用自己的微博或自媒体发布原创科普,大费周章又不被认可。积极的构思撰写健康科普类文章“贵精不贵多”,并且需要到新闻出版总署批复的杂志上进行发表,才算晋升考核的标准之一,如作品需要在科普杂志发表的老师可看以下的科普杂志介绍及相应的联系投稿服务。
创刊于1980年《长寿》杂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是我国最早的医疗科普类刊物之一,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百种重点期刊”还获得天津市期刊特别荣誉奖。邓颖超、聂荣臻、薄一波、乌兰夫等老一辈领导人曾先后为杂志题词,科普作品可以投稿这个杂志发布。
依托导师指导:主动的寻找资深的导师或业界专家进行指导,凭借导师的名气和经验,做背书,加速个人成长进程。名师出高徒,一位知名的、学术造诣高的导师对于年轻医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无疑是极为最宝贵的财富。这点下次详细讲。
总结起来,小医生通往大专家的道路往往漫长且充满挑战。快速晋升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还需要在医患关系处理、团队协作、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高,同时不断的学习成长、自我表达,始终保持敬业精神和进取心。值得一提的是,《长寿》杂志作为健康科普类杂志,是投稿发表科普文章的选择,有意投稿者可联系张老师。
投稿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