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建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决定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并提出要求让更多医疗卫生人员享受到绩效考核、课题申报、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制度保障,更愿意投身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健康科普已成为医护晋升必备条件。
中国青年报消息:2022年11月印发的《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强健康科普机制化建设,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在全国,上海率先提出了将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作品代表作列入到高级职称的晋升标准。
2023年印发的《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加强健康科普机制化建设,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北京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修改后的职称晋升规则提高了科普的重要性,在该医院符合要求的科普作品权重相当于一篇专业论文,“分量还是挺重的”。北京某医院肾病科医生张医生申请副主任医师职称时发现,科普作品可以作为业绩成果了。于是,张康找到在中央级媒体作为专家参与录制的的健康科普作品,将其作为一项业绩成果参评,顺利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光明网消息:倡导广大医生做科普,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上海卫生健康委提出,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年度活跃指数”“媒体健康科普年度影响力”等指标,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此举有利于调动医生做科普的积极性,为壮大健康科普队伍注入了新动力。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坚持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体现。建设健康中国,离不开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广大医务人员应坚守健康科普的主阵地,成为健康科普的主力军,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中国行动落地生根。
人民日报消息: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河南、黑龙江、辽宁、山东、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21个省市均已提出,科普作品可以纳入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其中,天津要求晋升的代表作最低只有一项,这意味着只凭借科普作品就可以符合评审条件,而河南和四川则要求科普作品作为必备的申报资格。科普晋升的相关细则适用于申请高级职称的对象,绝大多数覆盖临床、护理、口腔、公卫、药学和医技,适用于已经是主治(管)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申请(副)主任医师/护师/药师/技师。
对于科普作品的载体要求,总体而言,规定相当细致,对文章和专著的字数、音频视频的时长都有限制,比如上海要求科普文章要两千字以上,天津要求专著主笔章节不能低于五万字,重庆要求图书要取得ISBN编号,科普期刊和有声读物要有合法合格的资质,科普大赛也要满足相应的级别。此外,对申请人在科普作品中的完成角色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图书要求为副主编及以上,科普短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等。
专家呼吁:既然科普已经被视作评审“硬指标”的硬指标之一,就一定要注重完善评价的标准、细则,期待相关部门尽早出台一套关于科普的完善的参评标准和运行规范,同时加大医务人员对于正确的科普方式、方法宣传,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科普的积极性,推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内容来源: